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结构、学业质量标准等方面都有较大变化,新版标准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
在这次修订中,着重体现了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以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为例,信息科技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互相支持、相互渗透、共同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
这其中,“计算思维”也是我们多次提到过的一种思维能力,它究竟指的是什么?如何锻炼这种能力?今天我们将为大家细细解读这个被教育部“划了重点”的思维能力。
其实,以编程、机器人为代表的科技素质教育是发展孩子计算思维能力最好的切入点。
1
什么是计算思维?
说起计算思维,许多人可能会联想到数学、数字运算。实际上计算思维中的“计算”指的并不是数值计算,而是与计算机有关。
计算思维的解读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对计算思维的解读为:
计算思维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涉及的抽象、分解、建模、算法设计等思维活动。
最早,计算思维是由计算机科学家周以真在2006年提出,周以真教授(英文名Jeannette M. Wing)曾担任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现为哥伦比亚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主任、计算机科学教授,同时她也是哥伦比亚大学首位华裔女副校长。
2012年,在微软亚太教育峰会上,周以真教授分享了对计算思维的看法,她表示,“计算性思维能够将一个问题清晰、抽象地描述出来,并将问题的解决方案表示为一个信息处理的流程”。
例
如
/ 举个例子
举个例子,如何在走最少的路、且等待项目时间最短的情况下,规划玩游乐园的路线?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用到计算思维。
以环球影城为例,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是:走最少的路、等待项目时间最短、玩完整个园区。明确了任务后,再来逐一分解目标。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我们将上述解决问题的步骤抽象化,可以得到如下流程:确定任务目标——分解问题——逐一分析——综合完善——关注动态变化并实时修正。这也正是我们在编程时,为了实现一个功能经常会用到的一种思路。
计算思维教育的提出,是因为计算机和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类问题解决的观念、思维和实践。
在各项新兴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掌握计算思维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数字时代,解决在数字时代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2
编程教育是发展孩子计算
思维能力最好的切入点
无论是编辑代码进行一项操作,或是达成一项功能,编程的最终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编程和机器人的学习,都非常注重以真实问题或项目驱动,通过创设真实场景和问题,对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进行锻炼。
在编程过程中,为了使计算机能够理解人的意图,必须一步步地按照相应的规则去进行编程。孩子能够将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通过计算机语言去告诉电脑,使电脑能够完成人的指令。
经过这样的训练之后,自然而然地孩子在学习完编程之后,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会有一个极大的提升。
在基础教育领域,各个国家都高度重视和关注计算思维培养。如今,计算思维在我国也引起了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进一步深入。
简单来说,掌握计算思维可以让你像计算机一样思考问题,帮你优化生活和工作。尤其对于未来的职场人,计算思维将像写字、驾驶、外语一样,成为一种重要的时代技能。
计算思维的核心就是将人的智慧和计算机的优势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就是算法。
所以,计算思维将是未来重要的底层逻辑之一,而算法能力是其核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算法,掌握这种与机器“对话”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