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学生“破釜沉舟”创业 挑战腾讯、新浪
两名川大“肄业生”,在六年里两度在成都高新区创业。第一次,他们的同行者是salesforce。com、facebook这样的分享平台;第二次,他们的对手,则是新浪微博、腾讯微信。
手机当对讲机正是时下年轻人中流行的一种社交方式:无论是在人声鼎沸的馆子还是活跃的校园,或是车水马龙的街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手捧手机,录音、拍照、上传。他们使用的是一种新兴的语音分享应用——呼呼。
正式发布不到半年,“呼呼”小软件已经拥有60万名注册用户。在苹果的AppStore的社交应用“免费金榜”上,“呼呼”继腾讯QQ和腾讯微博之后,位列第五。
近日,在成都高新区,记者探访了“呼呼”的诞生地——成都梦想兄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孟荆思维活跃,擅长商业和战略;技术总监曾义逻辑严谨,长于技术开发。虽然性格迥异,但共同的梦想让他们在过去十年中成为创业路上的“最佳搭档”。
为创业错过研究生答辩
“为了创业,我们放弃了研究生文凭。”孟荆向记者坦陈这段“为创业而肄业”的经历。
孟荆2001年从川大本科毕业,曾义比他低一届。两人原本并无交集,直到2002年,他们同时参加了一个补习班,为报考川大软件工程研究生而做准备。
“那是100多人的大教室,偏偏我们两个就认识了。”曾义回忆时笑称二人“有缘”。当时孟荆已经在上班,由于工作原因有时无法上课,于是常常找曾义借笔记。后来二人同时被川大软件学院录取,成为了同学。
有意思的是,两人本科学的都不是软件或计算机专业:孟荆本科的专业是经济,而曾义学的是物理专业。
“学软件完全是出于爱好。”孟荆告诉记者,他在大学期间就自学了软件编程。曾义则认为,物理是个基础学科,所以希望学些应用性更强的专业,同样出于爱好,他也选择了软件工程。
在念研究生期间,二人并没有安于现状,他们开始设计一些程序,用于企业的管理。2004年,他们在成都高新区注册成立一家名为“网构”的公司,帮助中小企业构架信息化管理平台。
2004年的中国,互联网亦更深入地走进人们的生活:此前一年,阿里巴巴成立了购物平台淘宝网;百度推出了“竞价排名”的付费搜索服务。
但在企业应用方面,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03年进行的一项大中型企业信息化调查显示,838家受访企业中,平均每百人拥有电脑的数字仅仅为7。79台;虽然96。2%的企业已经接入互联网,85。9%的企业建立了官方网站,但能随时更新的只有6。7%;89。3%的企业建立了财务管理数据库,68。8%的企业建立了人事管理数据库,但只有9。9%的企业可以做到随时更新。
孟荆和曾义创业的第一家公司,正是瞄准了企业信息化的空白市场。孟荆将他们当时做的事情形容为“软件超市”:把管理软件设计成一个个功能模块,就像超市中放在货架上的商品,企业客户可以按需求选择各自所需的功能。
第一家公司卖了2200万元
创业之初资源有限,网构公司从身边的小餐馆、小工厂做起,向他们推销自己的业务。曾义至今对当时拿下的第一个“大客户”的过程印象深刻。那是一家工厂,此前的业务流程完全是使用纸质单据,厂长希望对仓储、调度、物流等环节进行信息化改造。虽然面前这几个毛头小伙子拍着胸脯说“没问题”,但厂长还是将信将疑,因为此前该厂曾经向国内一家著名的软件公司购买过管理方案,但是效果并不好。
“我们只用了三五天,就把他们主要的业务流程方案都弄了出来。厂长看了以后很惊讶也很满意。”曾义说,这使他第一次品尝到创业中的成就感。
就在孟荆、曾义如火如荼地创始时,他们也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在创业初期疯狂的忙碌中,他们竟然双双错过了自己的毕业论文答辩时间。
“学分都攒够了、论文也都写了,就是没时间回去答辩。”但是两人都表示,并不后悔。“念研究生是为了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了。”孟荆说。
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在创业的第二年,公司的客户就发展到了20多家。然而,财务状况并没有好转。
据孟荆回忆,当时他们在上海繁华的延安路一带租了办公室,设立办事处,但是为了节约住宿费,却只能在较为偏远的闸北区租农民房临时落脚,然后每天挤公交车“长途跋涉”去上班。与此同时,他们拿下了云南临沧的一个糖厂项目,奔波于成都-上海-昆明三地之间。
“客户虽然多起来,但并不赚钱。”孟荆告诉记者,到了2006年,他们的第一次创业热情遭遇冰点:几个高管甚至好几个月不拿工资,率先保证普通员工的薪水。
2006年注定成为这两个年轻人的另一个转折点。7月的一天,孟荆又一次离开澜沧江边的小城赶到上海,盘算着“是不是放弃算了”。这时,他接到了一个神秘电话。
“对方是阿里巴巴的王人涛,他说想要买下我们公司。”孟荆说,他当时并不太意外,因为此前已经有数家大公司找过他们谈收购。“之前都没有答应卖,是因为对方都只想收割成果,而我们希望看到自己做出来的东西得到延续、发展。”
阿里巴巴集团抛出的橄榄枝让孟荆感到认同。在马云的规划中:继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和雅虎之后,这家公司将成立第五家子公司——阿里软件,实现“让天下没有难管的生意”;而网构的团队将成为阿里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对方最后的出价更加难以拒绝:2200万元。
2006年9月,孟荆和曾义带着他们20多人的团队,浩浩荡荡从成都奔赴杭州,加入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日益壮大的队伍。
“在阿里巴巴让我得益最多的是它的企业文化。”孟荆对马云倡导的“价值观式管理”、互联网公司活跃的氛围十分认同。这一点,从他创立的第二家公司的装修风格也能窥见一斑:主色调采用了和阿里巴巴相似的、代表激情的橙色;各个产品团队的工作区悬挂着彰显个性的、很酷的名字……
2009年底,孟荆选择离开阿里巴巴,重新回到成都创办了一家互联网公司。2010年,曾义也回到蓉城,加入这家名为梦想兄弟的公司。
如果说,把第一家公司卖给阿里巴巴时,这两名年轻人已经实现了个人的财富自由,那为何又要在数年之后,回到蓉城创业?孟荆给出的答案十分简单:不甘心,还想自己出来闯荡。
回蓉城重新起航
这两个带着梦想的“兄弟”再次起航。对比前后两次创业,孟荆忽然大发感触:第一次创业时,梦想之一就是在养活公司之余,给自买一辆别克君越轿车;第二次创业时,他有了两辆车,公司的财务基础也相对稳定,反而常常感到难以抉择。
2010年,梦想兄弟的主要业务是做手机游戏,“愤怒的小鸟”等游戏迅速崛起,给他们带来很大的鼓舞。然而,国内模仿者如过江之鲫,手机游戏领域迅速变成竞争激烈的“红海”。2010年底,梦想兄弟开始瞄准一个新的方向:手机语音微博。彼时,新浪微博发展迅猛。
“既然是通过手机发微博,为什么不加入语音的功能?这样,一方面用户操作更简单、快捷,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手机里的联系人,形成社区圈子。”孟荆兴奋地向记者描述他们的点子。
事实证明,“语音微博”功能,正是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又一个“新星”,众多互联网巨头争相开展此业务:著名天使投资人雷军带领他的小米科技,推出了“米聊”;腾讯推出的“微信”也带有语音聊天的功能。
孟荆笑称,创业者“踩点”太准,有时未必是好事:巨头们一旦进入,留给创业者的生存空间就十分有限了。梦想兄弟面临严峻的选择:要么和腾讯、新浪这样的巨头正面交锋,要么调整方向,另辟蹊径。
孟荆和他的团队选择了后者,他们对寄予厚望的产品“呼呼”一次一次做减法,砍掉了很多功能,为此,甚至将正式发布时间推迟到2011年10月。
“‘去微博化’,做成彰显个性的语音视频互动社区。”这是孟荆对“呼呼”的最终定位。这款针对年轻用户群体的应用,在发布半年内,就获得了60万名注册用户。
创业观察
创业需要赤诚之心
第二次创业,孟荆和曾义还是选择了成都高新区。对比前后两次创业,孟荆告诉记者,周围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认识更准确、支持力度更大了,这是孟荆最大的感受。最近,成都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敬刚走访梦想兄弟时,询问“有哪些地方需要政府帮助”,当孟荆回答了一些客套话时,对方立即表示“小伙子,要求可以提得更具体些”。
“成都高新区的资本环境也比以前更成熟。”孟荆告诉记者,他在创办第一家公司时,资金来源只有创始人自己东拼西凑而来的几十万元,而在第二次起步之初,就有风投资本闻风而至。目前,梦想兄弟已经获得第一轮上千万的融资,并且,第二轮融资正在密锣紧鼓地进行,即将引进包括国内某互联网巨头在内的战略投资者。
“创业者最难得的是怀有‘赤诚之心’。”这是孟荆两次创业中最大的体会,难得的是,创新环境变好了,但仍然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和“疯狂的状态”。
- 实战:淘宝单品项目如何突破?
- 爱奇艺引领“大数据时代的视频营销”
- 编读往来 提案为谁而提?
- 10条惊世骇俗的创业箴言
- 实战:新手卖家如何做好标题优化?
- 实战,社交网络电商营销如何做到精准推送
- 营销案例网易:三大策略破局移动商业化
- 实战:销路火爆价格分段解析
- 世界杯来袭 视频网站营销大战再起
- 实战:新站该如何按阶段目标回应客户
- 净网将倒逼互联网营销革命
- 电子商务企业在大众中营销分析
- 有过痛,才懂得生活
- 只要上路,就会遇上庆典
- 分析:无法成为美丽说的微博
- 实战:微信运营如何培养顾客?
- 昔日2元如何衍生今日两亿财富
- 人,要努力成为自己的样子
- 大学生新奇创业:文化衫让他们月赚40万
- 90后MM是如何用微信卖衣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