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挑战电商大促营销推广思路
促销是零售业一个常态话题,如果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基本上可以分为日促和月促两种。这两种的区别以时间为轴,零售平台筹备的工作及需匹配的营销推广资源、消费者的期待感所带来的销售额、对商家在运营能力和供应链整合能力上均有不同的考验。不能说哪种好或不好,只是从我个人来看,月促显得更加健康一些,接下来就简单地以京东6月大促为案例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引发讨论,也欢迎大家PK拍砖。
首先先从最热闹大家都看得见的营销推广来分析:这次京东的营销创新显得更稳健也更加从容。我看到的缺陷是在开始属于有点被动营销或者干脆说是无奈而为之,在传统零售业做过大促准备的朋友应该清楚整个流程,我自己是深有体会,在沃尔玛像五一、十一、新年三季大促都是提前最少半年开始准备,先是市场部和采购部共同制定促销政策,确定之后由采购和各品牌商开始商谈。像京东的老刘专场的折扣力度、618劲爆商品的选品都需要和品牌商一一商谈。这时候天猫冒出来,直接约谈品牌商说你不能上京东618的大促,如果上了双11你就别想上了!(具体过程详见我写的《电商不要让竞争变成斗争》一文),于是“二选一”的各种微博各种新闻开始讨论,或者你可以把这个当成京东6月大促的预热,只是这显然出乎京东意料之外,所幸是京东的团队应对还算从容,没有搬个板凳出来“吵架”,倒是整个电商行业有些震惊,这里面包括我,毕竟当年淘宝(天猫)也被易趣封杀过,想不太明白为什么10年后它也会出来封杀别人!当然结果是“二选一”天猫未能如愿,众多品牌商仍然坚定支持京东这个新兴起来的平台,无论是在B2C还是POP平台都给予了大力度的支持。
举上面这个营销关键点,我实际上想表明的是:互联网零售业(我习惯把电商叫做这个)在做大促时会面临着各种突发事件,所以互联网企业强调的快速反应就在于环境比传统零售业要复杂得多,突发的事件也更多,对于内部的流程、外部的沟通能力显得非常重要。这些考验许多传统零售业过不了这关,导致进军电商纷纷在上线后运营不力。而品牌商在10多年的互联网零售平台实践过程中,逐渐习惯和适应这些平台的规则,变得灵活且更能快速反应,所以品牌商的电商之路逐渐进入快车道。这也是为什么品牌商更愿意在天猫、京东的平台投入更多人力、时间、资金发展的根本原因。这些估计苏宁、国美、王府井、居然之家、红星美凯龙等希望通过电商获得第二春需要认真思考的。
继续回来分析京东月促的亮点,我看到的还有就是“老刘专场”,CEO营销在美国已经是常态,但在中国仍然存在争议,从马云、史玉柱到李国庆、刘强东、陈欧等CEO以各种事件、个人通过新闻、微博、博客等新兴媒体进行营销时,显然与中国中庸内敛的文化存在着非常大的冲突。不过从我看来,CEO营销要获得成功,企业的内功一定要强,否则适得其反。这点马云和刘强东思考得比较透彻,所以到现在为止,他们俩的CEO营销创新让企业获利是最大的,因为后端稳健的团队和流程让每次营销都获得预期效果,这次的6月促“老刘专场”也是如此,唯一不好的就是刘强东没有为自己“代言”,效果仅限在京东站内没有扩散到站外。
放到最后说的就是日促和月促最大的区别在于日促一般只能是一家的狂欢,而月促因为平台和商家的准备时间可以更充分,后端的物流配送也可以从容应对,支持力度自然更大,消费者的体验更好,所以自然影响的范围更广。无论是每年百货业的两次五折月度大促还是这次京东的6月大促实际上都是一样的,所以整个电商行业无论是品牌商还是与京东有竞争关系的友商均纷纷加入,使6月真正成为“网购的狂欢节”!这种共生共长的局面实际上通过在一些电商微信高管群里闲聊,无论是平台商(京东的友商)还是品牌商都一致认为京东确实很有“大哥范”,魄力十足,希望大家能够多来些“月促”而不是让品牌商家和快递焦头烂额的“日促”……
不过话说回来,电商如果在京东618的示范下开始全面进军月促,传统零售业的日子将变得更加不好过了……
- 实战:新手卖家如何做好标题优化?
- 实战:淘宝单品项目如何突破?
- 分析:无法成为美丽说的微博
- 净网将倒逼互联网营销革命
- 人,要努力成为自己的样子
- 实战:销路火爆价格分段解析
- 编读往来 提案为谁而提?
- 实战:微信运营如何培养顾客?
- 只要上路,就会遇上庆典
- 有过痛,才懂得生活
- 大学生新奇创业:文化衫让他们月赚40万
- 营销案例网易:三大策略破局移动商业化
- 电子商务企业在大众中营销分析
- 实战:新站该如何按阶段目标回应客户
- 90后MM是如何用微信卖衣服的
- 昔日2元如何衍生今日两亿财富
- 实战,社交网络电商营销如何做到精准推送
- 爱奇艺引领“大数据时代的视频营销”
- 10条惊世骇俗的创业箴言
- 世界杯来袭 视频网站营销大战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