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石上的第一份工作
对职场新人来说,再昂贵的职业套装也遮不住言谈举止中的青涩。而第一份工作,除了带来一时的新鲜感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之外,它更像是一块磨刀石,在反复磨砺中把我们打造成职场所需要的样子。
看似无用的努力,将来一定会有回报
刚刚进入职场的设计师小周几乎怀疑自己脸上刻着“新人”两个字,因为不管是接待客户还是出去开行业会议,见到的每个人都会冲他笑笑,然后紧跟着一句:“刚毕业吧?”后来他渐渐意识到,问题可能出现在“职业范儿”上面。
跟客户打交道,资深设计师总是气场强大,三言两语就能摸清客户需求,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可他呢,都沟通一个小时了,拿个小本子不停地记啊记的,心里还是犯嘀咕。小周发现,即便是专业对口,课堂上老师教的那些东西,到了职场还是不够用。老师讲了设计原理,但没告诉你如果客户的要求和课本不一致该如何取舍;老师把某个项目分解之后,你总能一丝不苟地按时完成分到自己头上的那部分,可从来没有主导过某个项目的全部进程。
所有这些,在第一份工作中,小周全都遇到了。在这段时间里,他和领导磨合,和同事磨合,和客户磨合,和自己磨合,和这份工作磨合,终于从新人变成了熟手。
而所谓的磨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积累经验。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地多做事,无论它们在眼下看起来是不是有意义。
我的朋友姗姗毕业之后进了一家报社,这位曾经在校报编辑部里叱咤风云的人物,工作之后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居然是帮助老记者整理采访录音。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听写,把文字敲进电脑里。这是个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纯体力劳动,没有稿费,当然也不可能在文章里署名,唯一的回报就是同事的一句“谢谢,辛苦了啊”.即便如此,每次报社里谁有录音要整理,姗姗都会挺身而出,且乐此不疲。
傻吧?才不是呢。姗姗告诉我,每次听采访录音,她都会特别留意老记者是怎么采访的:怎么开场,怎么和采访对象拉近距离,怎么提问,怎么追问,怎么一步步深入,别人打岔时怎么把话题拉回来;然后,再对照记者的见报稿件,学习人家怎样立意,怎样取合素材,怎样结构文章,怎样组织语言。
接受现状,建立自己的起点
接着说小周的故事。积累了几年经验之后,小周和朋友合伙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公司。创业初期,在几个同事的努力下,公司业务不断扩大,慢慢地,人手也紧张起来。
前些天,小周在来报到的三个应届毕业生之间开展了一场同题竞赛——为一个近期签约的客户做设计方案。
竞赛的结果把他惊到了。A同学的方案像是教科书内容的翻版,经典却毫无创意;B同学始终没搞清客户偏好和自己的喜好到底哪个更重要,在错误的方向上渐行渐远;C同学的作品倒是有些亮点,可用来演示的PPT上,斗大的错别字赫然出现在标题上。
而在此之前,他们个个信心爆棚,恨不得当场就领走个重点案子大显身手,瞬间树立良好的职场形象。名牌大学、研究生学历、在校期间配合导师完成过类似项目,所有这些都让他们觉得前途一片大好。
职场生涯是一盘“很大的棋”,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永远是大忌。
曾经在一篇报道中看到于丹谈起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艺术研究院下属的印刷厂锻炼。“四间小屋,我们九个,都是各个名牌高校分下来的硕士毕业生,大家天天住在这里,开始在印刷厂干活。我们发现一个巨大的问题,我们念了那么多书,其实在这里干的活是见不着字的,是纯体力活儿。女孩子用汽油擦地下的油墨,男孩子扔纸毛子,就是裁下来的废纸边。”
在经历了最初的心理落差和生活不适应之后,于丹说,直到现在她都对“第一份工作”心怀感恩。正是那段经历,让她学会了很多东西:“第一阶段是迅速地接受现状,建立自己的起点。第二阶段就是享受生活,要从这个生活里发现当下的乐趣。”
经历了,就比站在原地更有收获
社会学家们反复强调着第一份工作在人生轨迹中的重要意义。
看似无用的努力,将来一定会有回报
刚刚进入职场的设计师小周几乎怀疑自己脸上刻着“新人”两个字,因为不管是接待客户还是出去开行业会议,见到的每个人都会冲他笑笑,然后紧跟着一句:“刚毕业吧?”后来他渐渐意识到,问题可能出现在“职业范儿”上面。
跟客户打交道,资深设计师总是气场强大,三言两语就能摸清客户需求,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可他呢,都沟通一个小时了,拿个小本子不停地记啊记的,心里还是犯嘀咕。小周发现,即便是专业对口,课堂上老师教的那些东西,到了职场还是不够用。老师讲了设计原理,但没告诉你如果客户的要求和课本不一致该如何取舍;老师把某个项目分解之后,你总能一丝不苟地按时完成分到自己头上的那部分,可从来没有主导过某个项目的全部进程。
所有这些,在第一份工作中,小周全都遇到了。在这段时间里,他和领导磨合,和同事磨合,和客户磨合,和自己磨合,和这份工作磨合,终于从新人变成了熟手。
而所谓的磨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积累经验。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地多做事,无论它们在眼下看起来是不是有意义。
我的朋友姗姗毕业之后进了一家报社,这位曾经在校报编辑部里叱咤风云的人物,工作之后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居然是帮助老记者整理采访录音。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听写,把文字敲进电脑里。这是个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纯体力劳动,没有稿费,当然也不可能在文章里署名,唯一的回报就是同事的一句“谢谢,辛苦了啊”.即便如此,每次报社里谁有录音要整理,姗姗都会挺身而出,且乐此不疲。
傻吧?才不是呢。姗姗告诉我,每次听采访录音,她都会特别留意老记者是怎么采访的:怎么开场,怎么和采访对象拉近距离,怎么提问,怎么追问,怎么一步步深入,别人打岔时怎么把话题拉回来;然后,再对照记者的见报稿件,学习人家怎样立意,怎样取合素材,怎样结构文章,怎样组织语言。
接受现状,建立自己的起点
接着说小周的故事。积累了几年经验之后,小周和朋友合伙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公司。创业初期,在几个同事的努力下,公司业务不断扩大,慢慢地,人手也紧张起来。
前些天,小周在来报到的三个应届毕业生之间开展了一场同题竞赛——为一个近期签约的客户做设计方案。
竞赛的结果把他惊到了。A同学的方案像是教科书内容的翻版,经典却毫无创意;B同学始终没搞清客户偏好和自己的喜好到底哪个更重要,在错误的方向上渐行渐远;C同学的作品倒是有些亮点,可用来演示的PPT上,斗大的错别字赫然出现在标题上。
而在此之前,他们个个信心爆棚,恨不得当场就领走个重点案子大显身手,瞬间树立良好的职场形象。名牌大学、研究生学历、在校期间配合导师完成过类似项目,所有这些都让他们觉得前途一片大好。
职场生涯是一盘“很大的棋”,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永远是大忌。
曾经在一篇报道中看到于丹谈起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艺术研究院下属的印刷厂锻炼。“四间小屋,我们九个,都是各个名牌高校分下来的硕士毕业生,大家天天住在这里,开始在印刷厂干活。我们发现一个巨大的问题,我们念了那么多书,其实在这里干的活是见不着字的,是纯体力活儿。女孩子用汽油擦地下的油墨,男孩子扔纸毛子,就是裁下来的废纸边。”
在经历了最初的心理落差和生活不适应之后,于丹说,直到现在她都对“第一份工作”心怀感恩。正是那段经历,让她学会了很多东西:“第一阶段是迅速地接受现状,建立自己的起点。第二阶段就是享受生活,要从这个生活里发现当下的乐趣。”
经历了,就比站在原地更有收获
社会学家们反复强调着第一份工作在人生轨迹中的重要意义。
- 营销案例网易:三大策略破局移动商业化
- 10条惊世骇俗的创业箴言
- 实战:新站该如何按阶段目标回应客户
- 世界杯来袭 视频网站营销大战再起
- 实战:销路火爆价格分段解析
- 净网将倒逼互联网营销革命
- 只要上路,就会遇上庆典
- 大学生新奇创业:文化衫让他们月赚40万
- 人,要努力成为自己的样子
- 爱奇艺引领“大数据时代的视频营销”
- 90后MM是如何用微信卖衣服的
- 实战:新手卖家如何做好标题优化?
- 昔日2元如何衍生今日两亿财富
- 分析:无法成为美丽说的微博
- 实战:微信运营如何培养顾客?
- 电子商务企业在大众中营销分析
- 编读往来 提案为谁而提?
- 实战:淘宝单品项目如何突破?
- 实战,社交网络电商营销如何做到精准推送
- 有过痛,才懂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