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nt

信佛还是和菩萨做生意?

您现在的位置: 摘星网络_临沂网站建设优化 > 网站制作 > 创业故事 >

  心即是佛,何必再学?
  记者:何为“心即是佛”?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学佛?
  济群:虽然“心即是佛”,但我们目前的生命现状是不是佛?佛陀已彻底断除一切无明烦恼,我们断除了吗?佛陀已通达宇宙人生一切真理,我们通达了吗?“心即是佛”是代表生命某个层面所具有的内涵,并非一切。现实中,我们仍是不折不扣的凡夫,充满贪嗔痴,充满无明烦恼。所以,还应以佛法为指导,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使心的本来面目逐渐显现。
  那个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心,那个充满慈悲和智慧的心,才是与诸佛菩萨无二无别的。
  记者:学佛是为了成佛,是否也是一种执著?
  济群:开始学佛时,需要制订一个目标,然后沿着这个目标前进。但修行的最终目的,是打破各种执著,包括对成佛的执著。所以,修行达到相当程度时,就不再觉得我在修行,觉得我已达到什么果位。如果有这种想法,还是典型的凡夫,而非佛菩萨的境界。佛陀在《金刚经》中告诉我们:“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还告诉我们:“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燃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灯佛与我受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在佛陀证悟的真理中,佛与众生的差别相都不存在,无佛可成,也无众生可度。
  记者:如今信佛的功利色彩很浓,该如何引导?
  济群:现代社会是个功利社会,自然会有很多人把生意场上的一套带到寺院,带到佛菩萨面前。或是带着投资心态供养三宝,希望得到更大回报;或是自己不想努力,事事都想依赖菩萨;甚至自己想干坏事,也要去求菩萨保佑。看到这些,我觉得菩萨实在不好当呵!
  从人之常情来说,这种现象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从学佛的角度来说,显然不是正确的发心。但目前这种情况还比较普遍,所以,我们不能粗暴地否定,而要本着慈悲心、怜悯心和包容心理解他们,耐心加以引导。先以一些善巧方便摄受他们,然后逐步提高他们对佛法的认识,所谓“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至于引导方式,主要是针对众生的不同根机,以每个人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
  记者:我总在敬香,为什么还会生病?
  济群:敬香和生病矛盾么?生病有很多原因,既可能是由于往昔业障,也可能是由于四大不调。若平时疏于调理、暴饮暴食、生活毫无规律,再去敬香质问菩萨:为什么我还会生病?菩萨又如何回答你呢?所以,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如果只知敬香,供两个水果就提一大堆要求,那不是供佛,而是和菩萨做生意。
  你信的究竟是什么?
  记者:常常听到有人说:我什么都不信。这种人是否存在?这一观点的危害性是什么?
  济群:这句话本身是有问题的,他们信不信食物可以充饥呢?信不信太阳可以给我们带来光明呢?真的什么都不信,就无法在世间生存了。事实上,他想要说明的只是自己什么宗教信仰也没有,却将这个问题极端化了。无神论者是存在的,即使是无神论者,也不能说什么也不信。
  因为对宗教的长期隔阂,我们周围的确有很多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人。但如果连基本的人生信念也不具备,往往导致私欲的极端膨胀。近年来,功利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导致拜金成风。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信仰所致。
  宗教是道德建立的基础,古往今来,许多民族都是依宗教建立自身的道德准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口号提倡了几十年,这和菩萨道的精神完全一致。但人性是自私的,如果认识不到“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很难使人们自觉接受,更难以长期坚持,也就无法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做个好人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