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共享巴西的未来
【 智囊推荐 】
长眠于巴西大地的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曾经预言:“巴西是一片未来之土,它也将永远处于未来。”如今,这个与中国一同崛起的金砖之国,正努力走出这一宿命,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这其中,有投资嗅觉最灵敏的美国人,不失时机地推出了这样一本研究巴西与美国比较优势的书。《巴西的经验》找到了巴西走出历史宿命的内在逻辑,同样也为出海寻求机遇的中国资本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在“金砖国家”中,五个类型的国家向世界展示出了大国成长的不同道路。以巴西为例,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巴西就已经进入了次发达国家的行列,20多年前就具备了冲击经济大国的基础条件,但由于通货膨胀久治不愈,患上既攀不上发达国家、又没有廉价劳动力优势的“拉美病”,被全球经济边缘化了30年。2006年曾有一份统计数据表明,全球每年发生10起囚犯集体暴乱事件,3起就可能发生在巴西,巴西是个不折不扣的“越狱大国”。一直以来,巴西被指为一个没有希望的国家,一个坐拥广袤疆土和丰饶资源却只能沦落为二流地位的国家。
巴西前总统、巴西社会民主党领导人费尔南多·恩里克·卡多佐制定了一套经济发展策略,为其后的经济振兴奠定了成功的基石。这套经改政策后来为巴西劳工党籍的总统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所发扬光大,其核心内容在于:引入灵活的汇率体系;改革医疗、养老制度;精简政府官员系统。新世纪以来,巴西经济终于走出了低谷,连续多年的强劲经济增长,使巴西的国民生产总值高居拉丁美洲之首,除传统农业经济之外,生产、服务行业也日益兴旺,更在原材料资源方面占据天然优势。巴西拥有世界上最高的铁、铜、镍、锰、铝土矿蕴藏量,另外,通讯、金融等新兴产业也呈上升趋势。今天的巴西已经走上了与西方大国直接对话的讲坛。联合国有关机构在评价巴西的成就时,说巴西政府把世上最珍贵的东西给予了巴西人民,那就是希望。
巴西“静悄悄”地崛起,是本世纪初的一件重大地缘政治事件。坐拥南美热带之富庶的巴西的经济腾飞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机遇背后的风险也是巨大的。货币币值高企、出口受损、通胀的威胁仍不时探头,这些困扰着中国的难题,也同样在困扰着巴西。另外有批评家认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巴西劳工党内部贪污受贿不断,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现任政府的执政根基。
詹姆斯·戴尔·戴维森显然是巴西经济唱多的坚定支持者,这位准确预测日本股灾、柏林墙倒塌和苏联解体的美国人,通过所著的《巴西的经验》,向世人展示了巴西走出历史宿命的内在逻辑,并通过对世界上主要经济体的比较优势分析(特别是美国、巴西各自的经济发展历史),进而提出了颇具争议的观点:美国和巴西这两个自然资源禀赋异常丰富的国家,其相对优势在21世纪将发生惊天逆转。
詹姆斯认为:从长远来看,经济发展的三大动力是自由市场、能源保障和人口优势,书中引经据典,从历史、天文、地理、社会学等多角度全面论述了三大动力是如何作用于经济发展,其中尤以论述能源消耗、小冰河时期的深层影响,其观点最为新颖且内容充实。
美国的经济腾飞源于当时的自然资源优势,借助这一优势,美国轻松摘取了现代史上最易得手的低枝果实,其生产要素价值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实现了最大化。但随着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石油生产达到顶峰以及与此相关的尼克松总统1971年对美国货币体系的不当重组,最终导致2008年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美国数十年来被易得之财不断抬高的生活水平,极有可能会在几年内,随着北大西洋经济体的去杠杆化而逐步降低。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衰退即将在美国爆发。
巴西与美国截然相反,宏观政治条件决定了巴西发展的缓慢速度,独特的地理特征也长期制约着巴西的经济发展。然而,福祸相依,这些因素恰恰又给后石油时代的巴西成为超级经济大国提供了机遇。因为当资源价格低位运行时,巴西的地理位置不利于资源的开发;然而,随着资源价格的不断高涨,地理位置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反而言之,巴西却因自然所限,把繁荣留给了未来。这个貌似超前的自然决断,倒呼应了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预言“巴西是一片未来之土????”。
如果说上述能源消耗对经济影响的论述容易被理解而达成各界共识,那么作者关于小冰河期的论述,则向“全球变暖”举起了反向论证的旗帜。这一观点的提出,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当然也包括质疑。
罗马帝国的衰落等大量史实表明:经济繁荣面临的危机是气候变冷而非变暖,物理学家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世界正在走向另一个小冰河期,气候变化的影响将集中体现在作物的不断歉收,并不断地推高粮食的价格。假如上述结论正确,气候变冷对经济的影响当然不是仅对农作物的影响。但如果仅就农作物角度而言,由于大多数发达经济体位于寒冷地区,其居民将会面临更令人震惊的粮食匮乏,要比引发2011年阿拉伯春天革命的情况还要严重。他们将面临一个无奈的选择,即食用价格高昂的国内食品,部分粮食由工业化的温室生产;或者从巴西高价进口正常生产的粮食;也有可能从其他具有粮食剩余且气候温暖的国家进口。很明显,全球气候变冷将会急剧降低温带地区的农业生产力,同时也增加了热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的农业吸引力。
长眠于巴西大地的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曾经预言:“巴西是一片未来之土,它也将永远处于未来。”如今,这个与中国一同崛起的金砖之国,正努力走出这一宿命,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这其中,有投资嗅觉最灵敏的美国人,不失时机地推出了这样一本研究巴西与美国比较优势的书。《巴西的经验》找到了巴西走出历史宿命的内在逻辑,同样也为出海寻求机遇的中国资本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在“金砖国家”中,五个类型的国家向世界展示出了大国成长的不同道路。以巴西为例,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巴西就已经进入了次发达国家的行列,20多年前就具备了冲击经济大国的基础条件,但由于通货膨胀久治不愈,患上既攀不上发达国家、又没有廉价劳动力优势的“拉美病”,被全球经济边缘化了30年。2006年曾有一份统计数据表明,全球每年发生10起囚犯集体暴乱事件,3起就可能发生在巴西,巴西是个不折不扣的“越狱大国”。一直以来,巴西被指为一个没有希望的国家,一个坐拥广袤疆土和丰饶资源却只能沦落为二流地位的国家。
巴西前总统、巴西社会民主党领导人费尔南多·恩里克·卡多佐制定了一套经济发展策略,为其后的经济振兴奠定了成功的基石。这套经改政策后来为巴西劳工党籍的总统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所发扬光大,其核心内容在于:引入灵活的汇率体系;改革医疗、养老制度;精简政府官员系统。新世纪以来,巴西经济终于走出了低谷,连续多年的强劲经济增长,使巴西的国民生产总值高居拉丁美洲之首,除传统农业经济之外,生产、服务行业也日益兴旺,更在原材料资源方面占据天然优势。巴西拥有世界上最高的铁、铜、镍、锰、铝土矿蕴藏量,另外,通讯、金融等新兴产业也呈上升趋势。今天的巴西已经走上了与西方大国直接对话的讲坛。联合国有关机构在评价巴西的成就时,说巴西政府把世上最珍贵的东西给予了巴西人民,那就是希望。
巴西“静悄悄”地崛起,是本世纪初的一件重大地缘政治事件。坐拥南美热带之富庶的巴西的经济腾飞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机遇背后的风险也是巨大的。货币币值高企、出口受损、通胀的威胁仍不时探头,这些困扰着中国的难题,也同样在困扰着巴西。另外有批评家认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巴西劳工党内部贪污受贿不断,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现任政府的执政根基。
詹姆斯·戴尔·戴维森显然是巴西经济唱多的坚定支持者,这位准确预测日本股灾、柏林墙倒塌和苏联解体的美国人,通过所著的《巴西的经验》,向世人展示了巴西走出历史宿命的内在逻辑,并通过对世界上主要经济体的比较优势分析(特别是美国、巴西各自的经济发展历史),进而提出了颇具争议的观点:美国和巴西这两个自然资源禀赋异常丰富的国家,其相对优势在21世纪将发生惊天逆转。
詹姆斯认为:从长远来看,经济发展的三大动力是自由市场、能源保障和人口优势,书中引经据典,从历史、天文、地理、社会学等多角度全面论述了三大动力是如何作用于经济发展,其中尤以论述能源消耗、小冰河时期的深层影响,其观点最为新颖且内容充实。
美国的经济腾飞源于当时的自然资源优势,借助这一优势,美国轻松摘取了现代史上最易得手的低枝果实,其生产要素价值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实现了最大化。但随着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石油生产达到顶峰以及与此相关的尼克松总统1971年对美国货币体系的不当重组,最终导致2008年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美国数十年来被易得之财不断抬高的生活水平,极有可能会在几年内,随着北大西洋经济体的去杠杆化而逐步降低。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衰退即将在美国爆发。
巴西与美国截然相反,宏观政治条件决定了巴西发展的缓慢速度,独特的地理特征也长期制约着巴西的经济发展。然而,福祸相依,这些因素恰恰又给后石油时代的巴西成为超级经济大国提供了机遇。因为当资源价格低位运行时,巴西的地理位置不利于资源的开发;然而,随着资源价格的不断高涨,地理位置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反而言之,巴西却因自然所限,把繁荣留给了未来。这个貌似超前的自然决断,倒呼应了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预言“巴西是一片未来之土????”。
如果说上述能源消耗对经济影响的论述容易被理解而达成各界共识,那么作者关于小冰河期的论述,则向“全球变暖”举起了反向论证的旗帜。这一观点的提出,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当然也包括质疑。
罗马帝国的衰落等大量史实表明:经济繁荣面临的危机是气候变冷而非变暖,物理学家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世界正在走向另一个小冰河期,气候变化的影响将集中体现在作物的不断歉收,并不断地推高粮食的价格。假如上述结论正确,气候变冷对经济的影响当然不是仅对农作物的影响。但如果仅就农作物角度而言,由于大多数发达经济体位于寒冷地区,其居民将会面临更令人震惊的粮食匮乏,要比引发2011年阿拉伯春天革命的情况还要严重。他们将面临一个无奈的选择,即食用价格高昂的国内食品,部分粮食由工业化的温室生产;或者从巴西高价进口正常生产的粮食;也有可能从其他具有粮食剩余且气候温暖的国家进口。很明显,全球气候变冷将会急剧降低温带地区的农业生产力,同时也增加了热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的农业吸引力。
- 实战,社交网络电商营销如何做到精准推送
- 实战:淘宝单品项目如何突破?
- 世界杯来袭 视频网站营销大战再起
- 爱奇艺引领“大数据时代的视频营销”
- 人,要努力成为自己的样子
- 实战:销路火爆价格分段解析
- 实战:微信运营如何培养顾客?
- 营销案例网易:三大策略破局移动商业化
- 90后MM是如何用微信卖衣服的
- 编读往来 提案为谁而提?
- 分析:无法成为美丽说的微博
- 净网将倒逼互联网营销革命
- 有过痛,才懂得生活
- 实战:新站该如何按阶段目标回应客户
- 电子商务企业在大众中营销分析
- 大学生新奇创业:文化衫让他们月赚40万
- 昔日2元如何衍生今日两亿财富
- 实战:新手卖家如何做好标题优化?
- 只要上路,就会遇上庆典
- 10条惊世骇俗的创业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