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西方为何诞生不了第二个“微信”?
日前有消息指出,加拿大Kik创始人兼CEO泰德·温斯顿(Ted Livingston)表示,曾经在西方不被认可的聊天应用现在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泰德·温斯顿认为,真正能开发“西方的微信”的企业可能并非Facebook,甚至不会来自硅谷。在他看来,Kik才有潜力成为“西方的微信”。KIK是否能成为西方的微信笔者暂且不谈,笔者要讨论的是,为何西方世界始终没有出现第二个微信?
或许有人会马上以whatsapp来反驳。我们知道,WhatsApp是移动社交领域的先锋产品,无论是中国的微信、还是韩国的KaKao Talk和日本的Line,均是脱胎于whatsapp。但目前微信与line的发展的势头却明显有赶超之势,我们看到,腾讯今年第二季度盈利报告就提到,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已经上升到了4.38亿,这一数字正在对WhatsApp的活跃用户数形成反超越之势。而whatsAPP又是作为一款定位于全球用户的产品,随着亚洲微信、KaKao Talk、Line的逐步崛起,可以看出whatAPP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逐渐式微。
我们知道,在互联网世界,全球只有两个国家,美国与中国。美国的谷歌、亚马逊、Facebook等做的是定位于全球性的产品与生态系统。而国内的BAT成功的在本土构建了基于中国国情的互联网生态系统,有效的构建了自身的势力范围,而美国的互联网产品,基于对于中国政策与国情因素、用户需求的理解力偏差,使得这些巨头虽然可以控制中国之外的全球互联网,但却无一不折戟中国市场。但总的来说,从技术到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国际影响力辐射范围,毋庸置疑,美国互联网显然领先于国内互联网。如今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在移动社交领域,亚洲的崛起速度却更为耀眼。我们看到,基于手机端的全球性的移动社交产品,大致有四款:Whatsapp、微信、KaKao Talk、Line。后三者都来自于亚洲。
西方在移动社交领域还未出现真正具备统治性的移动社交产品
微信统治了国内的移动社交市场,Line、KaKao Talk分别控制了日韩主流移动社交市场用户。但whatsAPP有没有控制西方的移动社交市场呢?笔者认为没有。要知道,在西方世界,Facebook Messager用户量依然很高,但美国通信应用Tango的用户也有2亿。前面提到,西方世界又崛起了一款移动社交类软件,叫Kik。据了解,Kik目前已经有1.85亿年轻用户,该应用认为自己的主要竞争对手为Snapchat以及Facebook。而苹果的iMessage用户量同样巨大,有消息指出,苹果用户每天针对iMessage发送的消息量就达到了20亿。虽然Whatsapp跨平台而imessage是苹果基于iOS的软件布局,但苹果基于iOS平台的社交布局无疑也对whatsapp形成强力冲击。甚至,在美国流行的移动社交应用还包括Snapchat,Instagram,后者目前已经被Facebook收购。因此,可以看出,在亚洲国内,单一的社交产品可以在各自本土市场一统天下,而在西方,移动社交软件显得分散而又定位细分,始终并未出现真正具备统治性的移动社交产品。
从即时通讯到移动社交:西方的产品始终是工具属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我们看,WhatApp,whatAPP从诞生的那刻起,就是一款移动聊天产品,微信则从社交领域不断延伸,终极愿景是连接一切,社交只是它的一个属性,使用者对微信的侧重点不同,而带来不同的定位与体验需求。事实上,从过去的MSN,到现在的whatsapp和iMessage,在西方人的理念里,即时通讯始终都是定位工具属性,无论是PC端还是移动端。在硅谷的移动社交应用许多创始人看来,产品功能单一才是好的用户体验。我们看到,在西方的移动,WhatApp是单一的聊天类应用,Snapchat做的又是阅后即焚的社交通讯应用,而Instagram又是主打图片社交分享,甚至还出现了YO这种只能发一个“Yo”的奇葩社交App。而Tinder甚至创造了一种翻牌式的手机交友APP,虽然这些追求极简的社交通讯产品在细分市场各自能够抓住一批兴趣用户,但始终圈不了最广大的主流用户。曾有业界人士曾指出,当有人问tinder为什么他们不增加新的功能时,该产品团队总是说,“不想破坏用户体验,我们要打造一个纯粹的app。”
极客精神的极简理念阻碍了移动社交产品的平台化
在笔者看来,这是西方对于极简产品追求的一种局限性,而西方的极客精神里面,有着对于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而这种对于产品极简理念的恪守,却恰恰阻止了生态建设的可能性。笔者之前有说过一个观点,即工具始终挑战不了平台。极简的产品虽然能保证用户体验,但却不利于维持用户粘性,因为其本身的极简工具属性缺乏无可颠覆的核心竞争力,同类更好的体验的产品随时可以对其产生颠覆性的效应。用户新鲜感一过,分分钟转移到其他产品玩更有趣味性的移动社交类应用。
这里可以顺便提一下MSN的衰落因素。MSN是通信工具,MSN鼎盛时期即在2007年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IM工具,但随着社会化网络兴起,facebook崛起,MSN作为通信工具的局限性开始显现出来,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不佳当然也是另一个因素,但在国内,QQ则从即时通讯工具属性不断扩殖,向新闻、游戏、支付、社交等业务不断扩展与捆绑,构建出娱乐社交平台,扎根日深,用户粘性越来越强。MSN则始终是工具化产品,随着国外facebook、国内微博、QQ空间等社交平台崛起,MSN的衰落也是必然。
或许有人会马上以whatsapp来反驳。我们知道,WhatsApp是移动社交领域的先锋产品,无论是中国的微信、还是韩国的KaKao Talk和日本的Line,均是脱胎于whatsapp。但目前微信与line的发展的势头却明显有赶超之势,我们看到,腾讯今年第二季度盈利报告就提到,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已经上升到了4.38亿,这一数字正在对WhatsApp的活跃用户数形成反超越之势。而whatsAPP又是作为一款定位于全球用户的产品,随着亚洲微信、KaKao Talk、Line的逐步崛起,可以看出whatAPP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逐渐式微。
我们知道,在互联网世界,全球只有两个国家,美国与中国。美国的谷歌、亚马逊、Facebook等做的是定位于全球性的产品与生态系统。而国内的BAT成功的在本土构建了基于中国国情的互联网生态系统,有效的构建了自身的势力范围,而美国的互联网产品,基于对于中国政策与国情因素、用户需求的理解力偏差,使得这些巨头虽然可以控制中国之外的全球互联网,但却无一不折戟中国市场。但总的来说,从技术到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国际影响力辐射范围,毋庸置疑,美国互联网显然领先于国内互联网。如今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在移动社交领域,亚洲的崛起速度却更为耀眼。我们看到,基于手机端的全球性的移动社交产品,大致有四款:Whatsapp、微信、KaKao Talk、Line。后三者都来自于亚洲。
西方在移动社交领域还未出现真正具备统治性的移动社交产品
微信统治了国内的移动社交市场,Line、KaKao Talk分别控制了日韩主流移动社交市场用户。但whatsAPP有没有控制西方的移动社交市场呢?笔者认为没有。要知道,在西方世界,Facebook Messager用户量依然很高,但美国通信应用Tango的用户也有2亿。前面提到,西方世界又崛起了一款移动社交类软件,叫Kik。据了解,Kik目前已经有1.85亿年轻用户,该应用认为自己的主要竞争对手为Snapchat以及Facebook。而苹果的iMessage用户量同样巨大,有消息指出,苹果用户每天针对iMessage发送的消息量就达到了20亿。虽然Whatsapp跨平台而imessage是苹果基于iOS的软件布局,但苹果基于iOS平台的社交布局无疑也对whatsapp形成强力冲击。甚至,在美国流行的移动社交应用还包括Snapchat,Instagram,后者目前已经被Facebook收购。因此,可以看出,在亚洲国内,单一的社交产品可以在各自本土市场一统天下,而在西方,移动社交软件显得分散而又定位细分,始终并未出现真正具备统治性的移动社交产品。
从即时通讯到移动社交:西方的产品始终是工具属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我们看,WhatApp,whatAPP从诞生的那刻起,就是一款移动聊天产品,微信则从社交领域不断延伸,终极愿景是连接一切,社交只是它的一个属性,使用者对微信的侧重点不同,而带来不同的定位与体验需求。事实上,从过去的MSN,到现在的whatsapp和iMessage,在西方人的理念里,即时通讯始终都是定位工具属性,无论是PC端还是移动端。在硅谷的移动社交应用许多创始人看来,产品功能单一才是好的用户体验。我们看到,在西方的移动,WhatApp是单一的聊天类应用,Snapchat做的又是阅后即焚的社交通讯应用,而Instagram又是主打图片社交分享,甚至还出现了YO这种只能发一个“Yo”的奇葩社交App。而Tinder甚至创造了一种翻牌式的手机交友APP,虽然这些追求极简的社交通讯产品在细分市场各自能够抓住一批兴趣用户,但始终圈不了最广大的主流用户。曾有业界人士曾指出,当有人问tinder为什么他们不增加新的功能时,该产品团队总是说,“不想破坏用户体验,我们要打造一个纯粹的app。”
极客精神的极简理念阻碍了移动社交产品的平台化
在笔者看来,这是西方对于极简产品追求的一种局限性,而西方的极客精神里面,有着对于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而这种对于产品极简理念的恪守,却恰恰阻止了生态建设的可能性。笔者之前有说过一个观点,即工具始终挑战不了平台。极简的产品虽然能保证用户体验,但却不利于维持用户粘性,因为其本身的极简工具属性缺乏无可颠覆的核心竞争力,同类更好的体验的产品随时可以对其产生颠覆性的效应。用户新鲜感一过,分分钟转移到其他产品玩更有趣味性的移动社交类应用。
这里可以顺便提一下MSN的衰落因素。MSN是通信工具,MSN鼎盛时期即在2007年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IM工具,但随着社会化网络兴起,facebook崛起,MSN作为通信工具的局限性开始显现出来,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不佳当然也是另一个因素,但在国内,QQ则从即时通讯工具属性不断扩殖,向新闻、游戏、支付、社交等业务不断扩展与捆绑,构建出娱乐社交平台,扎根日深,用户粘性越来越强。MSN则始终是工具化产品,随着国外facebook、国内微博、QQ空间等社交平台崛起,MSN的衰落也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