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nt

当当网迷失:战略上盲自尊大 病急乱投医

您现在的位置: 摘星网络_临沂网站建设优化 > 网站制作 > 业内资讯 >

 已经很久一段时间不上当当了。不上的原因有二:一是现在弄不懂当当究竟是家什么样的公司(百货超市还是网上书店?中国的亚马逊还是盲目的追随者);二是自1999年我认识了当时正在创业的俞渝时始,在当当的用户体验似乎14年来未曾一变(除了配送比亚马逊中国快之外,很难找到第二个优点)。作为一个当年最早的忠诚的用户之一,当当似乎正在慢慢淡出视线。
 
  将时间退回到3年前的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元年2009年,就会发现,当当的危机早已埋下。就在那一年,阿里集团实施其“大淘宝”战略,开始从一个C2C网上商家转型为一个网上交易平台,京东则开始全面进入家电领域,扩展其最重要的3C产品线。再看看彼时的当当在做什么:当当正沾沾自喜于成为国内第一家盈利的B2C并忙着上市,上市后的当当CEO李国庆更是沾沾自喜,忙着和“大摩女”争吵2010年当当上市时的定价是否合理而大打笔仗。3年多来,用户几乎看不到当当的成长,除了更多的第三方服装店和杂货商入住当当第三方平台,当当自认“认怂”2012年入驻天猫旗舰店,以及伴随更多亏损的更多营业额之外。当当病了。
 
  当当首先病在其盲目的自大和傲慢上。2012年阿里巴巴集团全年网上销售超过万亿元(阿里集团数据,公司全年营收近50亿美元),京东销售额为97亿美元,当当营业额为8.3亿美元。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在中国B2C网络零售市场(包括平台式与自主销售式)上,当当从当年的老二已经跌至第八名(其中天猫商城第一,占52%份额,其余依次为京东商城(22.3%)、苏宁易购(3.6%)、腾讯B2C(3.3%)、凡客诚品(2.7%)、亚马逊中国(2.3%)、库巴网(1.4%)、当当网(1.2%),更有消息称,当当2012年的营业额甚至被“1号店”这样的新手所超越(后者全年销售额为68亿元人民币)。为扩大销售额,当当宣布从2012年开放第三方销售平台,但这种病急乱投医的药方已经难解近渴,虽然其市场业务2012年超过2亿美元,同比增长165%,但当当将业务增长领域锁定在图书、服装、孕婴童、日用家纺4大核心品类上,而非3C产品这样的主流产品领域,导致其管理能力和费用大增,以其履货费用为例(履货费用包括了运费、履货中心及客服人力费用及运营费用等等),2012年当当履货费用为7.36亿人民币,同比激增55%,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公司的整体毛利(7.24亿人民币)。
 
  其次是在战略路径上仓促选择的错误。当当早年起家虽然以“中国的AMAZON”自居,但在2004年坚拒了亚马逊提出的巨额收购要约之后,却离亚马逊越来越远,直到去年其业绩为中国亚马逊所超越。在近三年来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大潮到来时,当当显然缺乏充分的准备,仓促应对之间,选择了百货、服装和儿童用品而非3C这样的缺乏标准化并且并非自己擅长的产品门类,结果是当当营业额虽然有所放大,但由此引发的服务标准降低、投诉退货等带来的运营成本迅速提高等等,都使得当当的盈利能力大大降低,以致于近年来亏损额度不断扩大。反观亚马逊、京东和阿里的战略选择,亚马逊最早从媒体产品扩展到了3C领域,在自身IT服务能力大大提升之后,第三步才投入到服装、等百货行业,而京东做3C起家,它和阿里一起在3C领域的大举进入,完全切断了当当的后路――相比较于规模相对稳定的图书音像行业,3C虽然利润不高,却都是标准化的产品,不仅适合网络销售,可以大幅提升营业额,更与图书音像这样的产品有天然的“啤酒尿布效应”(对于一名阅读者而言,IT等电子产品同样充满吸引力),但对于儿童用品和百货这样的品类而言,其对于当当早先的核心用户而言,很难谈得上什么吸引力。当当在产品门类上的错误选择,彻底断送了其成为国内电商“第二梯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