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挖矿成为常态:从比特币到人人社会
挖矿是比特币爱好者们耳熟能详的名词,是比特币发行的唯一途径。但是挖矿获得比特币的事实,却导致人们普遍对这一概念滋生误解:认为挖矿无非是白白耗费了大量的电力、硬件,得到一个字符串,表明你“赚取”了25个虚拟货币罢了。产生这一误解的来源,在于人们经常忘记:比特币是一个无需显式第三方监管的货币系统。但无需显式监管并不意味着无人监管,比特币系统的监管重任事实上正由那些努力挖矿的矿工(矿机)承担。
矿工挖矿的实质在于对比特币网络中的交易进行验证和维护。为防止有人窜改网络总账本(区块链)或者伪造交易数据,比特币系统采用工作量证明机制对交易验证进行背书,并引入竞争机制确保背书的牢固性——只有计算能力足够强大的矿机才能脱颖而出,获得背书的权利,而那些试图窜改总账本或者伪造交易数据是在同整个网络的矿工对抗,其失败的可能性不言而喻。
正是通过竞争机制,矿工们以协作形式执行着比特币系统的维护(或者说“监管”)任务。而矿工获得的比特币,只是作为其监管工作的奖励,并非无谓的资源消耗。2140年之后,比特币停止发行,矿工们的监管报酬将通过收取交易手续费获得。无论报酬的来源如何,比特币监管的关键之处在于:它是去中心化,不是一个固定的矿工为比特币的安全运行负责,而是所有矿工同时都在负责。
去中心化的协作在自然界早有样本,例如蚂蚁、蜜蜂等社会性昆虫的协作。在计算机领域,去中心化首先表现为技术上的去中心化,例如BT、电驴等P2P下载网络。在这些网络中,各个节点完全平等,同时兼任服务器和客户端的职责,共同维护着一个由各台计算机上的资源组成的、虚拟的文件库。随着微博、微信、自媒体的出现,新闻内容的生产也开始去中心化,人们不必再去门户网站或者官方媒体阅读新闻,关注几个感兴趣的账号即可快速获得所需资讯,同时,用户的个人账号也可以发布新闻。在自媒体的世界里,每个人既是内容的生产者、又是内容的消费者,同时还是内容传播渠道,所有用户一起协作形成一个虚拟的大媒体。
比特币体系中的去中心化,则进一步表现为契约的去中心化。这里不存在发布契约的权力中心,甚至不存在显式契约,只存在内嵌于比特币客户端和挖矿软件的规则。依据规则,矿工们自发协作,共同完成系统监管,并因监管行为获得报酬。契约去中心化的协作同样使得所有矿工形成一个虚拟的强大、公正监管者。在这一监管者面前,好人没有额外回报,坏人的伎俩无从施展,道德的作用无足轻重。支撑这一监管权力的,是软件规则和数学算法,更一般地说,是技术。
如果我们把这种技术支撑的去中心化协作方式予以推广,许多中心化的服务亦可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实现。例如典型的移动通信网络是中心化的,一旦某个基站故障,在此基站之内的所有手机将无法与外界通信。设想我们每个人的手机既是通信终端又是通信基站,如果甲和乙想进行一次远程通话,甲的手机可以连接离他较近的丙,丙再连到丁,以此类推,直到庚连接到乙,那么通过从丙到庚的协作,甲和乙就完成了一次通话。甲和乙可以考虑给予参与此次协作的所有手机用户一定报酬。由于甲和乙经常也会为别人协作搭建链路,他们也有机会获得报酬。最终的结果是大部分报酬互相抵消,人们通过协作按需搭建并维护一个动态的手机网络,从而取代中心化基站的作用。
相对而言,比特币系统的维护任务较为简单,其结构是均匀的,不存在局部中心节点。在手机网络的例子中,为提高效率,避免任意两个手机之间的通信都要穿过太多节点,需要引入自组织机制,根据一定的地理间隔,在即时划定的动态区域内由若干个手机组成一个集群作为局部中心节点。该区域内的所有手机的通信均可通过该集群中转,使用效果上等同于基站,在组成上却是动态的,如果集群中某个手机退出,随即会选择另一个手机加入集群,网络的去中心化特性得以保存,可有效防止某个固定手机蜕变成基站。
同时,可在自组织中引入竞争机制,根据地理位置、手机发射能力强弱、带宽大小决定哪些手机可优先加入集群,从而获得更多收益。竞争性的自组织机制会演化出复杂的网络结构,带来高度适应性、经济性和鲁棒性。此外,软硬件规则和数学算法一起,共同支撑了P2P手机网络的运作规则。
把契约去中心化和自组织协作推而广之,考虑人类社会的组织机制。早期政府或暴力机构的形成,是为了规范人们的责、权、利,并防止一人对另一人的责、权、利侵犯,这种规范后来以法律形式表达,构成强制规则和社会契约,政府则是规则(契约)的中心化制定者和监管者。如果这种规则能以技术作为支撑,通过去中心化的协作予以维护和“监管”,我们是否就有可能消除权力垄断,使得人们能够自由达成契约,进而通过竞争性的自组织机制形成局部中心,维持专业分工。此时的社会仍具有某种结构形态,自发向更加平等、高效、民主的方向演化,其演化的终极方向,很可能就是人人社会。
若以契约去中心化的社会与P2P网络相类比,其特点是网络的结构复杂,既存在一些巨大的局部中心节点(各种专业性、兴趣性集群),也存在不计其数的个体节点。个体节点之间、局部中心节点之间、个体与局部节点之间,均存在着纵横交错的连接关系,如同当前的互联网结构。与当前互联网结构不同的是,其中的局部中心节点是大而薄的,它们主要起到节点聚合的作用,大量的专业化服务通过局部中心节点得以展现或组合。提供这些专业化服务的节点则是小而厚的,他们依靠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知识,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某项业务提供支撑。在这个网络中,人人均是产品、服务的提供者,又是产品、服务的消费者。
与此同时,去中心化将不会是结果,而是一个反复不断的过程。这一过程不断摧毁已有的中心并产生新的中心,在此过程形成新协议和新标准,体现出更加经济、公平、合理的契约精神。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去中心化过程的稳定性以及每次变化的成本,前者指是否会存在某些特殊的蝴蝶效应或“黑天鹅”事件导致局部中心持续震荡乃至突然崩溃、威胁到整个社会的生存;后者指一个旧的局部中心由于各种原因解体,到新的局部中心形成这段时间,会给其他节点带来多大的损失,新的局部中心形成、其他节点重新连接到该局部中心又需要花费多大的成本。
人人社会的实质在于人人都在挖矿,人人都在通过去中心化的契约、竞争性的自组织和动态协作维护社会的健康运转并促进社会结构的优化,最大化个人自由和能力。其核心问题在于技术是否足以支撑全部的社会规则,算法是否足以支持自由人的自由联合,数学是否足以让人人社会成为可能。
当挖矿成为常态,我们挖掘的将不再是比特币,而是一个被互联网精神和理想重构的新社会。比特币被誉为“数字货币的伟大实验”,但是它带给我们的启发和思考,远远超越货币、金融乃至经济。
矿工挖矿的实质在于对比特币网络中的交易进行验证和维护。为防止有人窜改网络总账本(区块链)或者伪造交易数据,比特币系统采用工作量证明机制对交易验证进行背书,并引入竞争机制确保背书的牢固性——只有计算能力足够强大的矿机才能脱颖而出,获得背书的权利,而那些试图窜改总账本或者伪造交易数据是在同整个网络的矿工对抗,其失败的可能性不言而喻。
正是通过竞争机制,矿工们以协作形式执行着比特币系统的维护(或者说“监管”)任务。而矿工获得的比特币,只是作为其监管工作的奖励,并非无谓的资源消耗。2140年之后,比特币停止发行,矿工们的监管报酬将通过收取交易手续费获得。无论报酬的来源如何,比特币监管的关键之处在于:它是去中心化,不是一个固定的矿工为比特币的安全运行负责,而是所有矿工同时都在负责。
去中心化的协作在自然界早有样本,例如蚂蚁、蜜蜂等社会性昆虫的协作。在计算机领域,去中心化首先表现为技术上的去中心化,例如BT、电驴等P2P下载网络。在这些网络中,各个节点完全平等,同时兼任服务器和客户端的职责,共同维护着一个由各台计算机上的资源组成的、虚拟的文件库。随着微博、微信、自媒体的出现,新闻内容的生产也开始去中心化,人们不必再去门户网站或者官方媒体阅读新闻,关注几个感兴趣的账号即可快速获得所需资讯,同时,用户的个人账号也可以发布新闻。在自媒体的世界里,每个人既是内容的生产者、又是内容的消费者,同时还是内容传播渠道,所有用户一起协作形成一个虚拟的大媒体。
比特币体系中的去中心化,则进一步表现为契约的去中心化。这里不存在发布契约的权力中心,甚至不存在显式契约,只存在内嵌于比特币客户端和挖矿软件的规则。依据规则,矿工们自发协作,共同完成系统监管,并因监管行为获得报酬。契约去中心化的协作同样使得所有矿工形成一个虚拟的强大、公正监管者。在这一监管者面前,好人没有额外回报,坏人的伎俩无从施展,道德的作用无足轻重。支撑这一监管权力的,是软件规则和数学算法,更一般地说,是技术。
如果我们把这种技术支撑的去中心化协作方式予以推广,许多中心化的服务亦可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实现。例如典型的移动通信网络是中心化的,一旦某个基站故障,在此基站之内的所有手机将无法与外界通信。设想我们每个人的手机既是通信终端又是通信基站,如果甲和乙想进行一次远程通话,甲的手机可以连接离他较近的丙,丙再连到丁,以此类推,直到庚连接到乙,那么通过从丙到庚的协作,甲和乙就完成了一次通话。甲和乙可以考虑给予参与此次协作的所有手机用户一定报酬。由于甲和乙经常也会为别人协作搭建链路,他们也有机会获得报酬。最终的结果是大部分报酬互相抵消,人们通过协作按需搭建并维护一个动态的手机网络,从而取代中心化基站的作用。
相对而言,比特币系统的维护任务较为简单,其结构是均匀的,不存在局部中心节点。在手机网络的例子中,为提高效率,避免任意两个手机之间的通信都要穿过太多节点,需要引入自组织机制,根据一定的地理间隔,在即时划定的动态区域内由若干个手机组成一个集群作为局部中心节点。该区域内的所有手机的通信均可通过该集群中转,使用效果上等同于基站,在组成上却是动态的,如果集群中某个手机退出,随即会选择另一个手机加入集群,网络的去中心化特性得以保存,可有效防止某个固定手机蜕变成基站。
同时,可在自组织中引入竞争机制,根据地理位置、手机发射能力强弱、带宽大小决定哪些手机可优先加入集群,从而获得更多收益。竞争性的自组织机制会演化出复杂的网络结构,带来高度适应性、经济性和鲁棒性。此外,软硬件规则和数学算法一起,共同支撑了P2P手机网络的运作规则。
把契约去中心化和自组织协作推而广之,考虑人类社会的组织机制。早期政府或暴力机构的形成,是为了规范人们的责、权、利,并防止一人对另一人的责、权、利侵犯,这种规范后来以法律形式表达,构成强制规则和社会契约,政府则是规则(契约)的中心化制定者和监管者。如果这种规则能以技术作为支撑,通过去中心化的协作予以维护和“监管”,我们是否就有可能消除权力垄断,使得人们能够自由达成契约,进而通过竞争性的自组织机制形成局部中心,维持专业分工。此时的社会仍具有某种结构形态,自发向更加平等、高效、民主的方向演化,其演化的终极方向,很可能就是人人社会。
若以契约去中心化的社会与P2P网络相类比,其特点是网络的结构复杂,既存在一些巨大的局部中心节点(各种专业性、兴趣性集群),也存在不计其数的个体节点。个体节点之间、局部中心节点之间、个体与局部节点之间,均存在着纵横交错的连接关系,如同当前的互联网结构。与当前互联网结构不同的是,其中的局部中心节点是大而薄的,它们主要起到节点聚合的作用,大量的专业化服务通过局部中心节点得以展现或组合。提供这些专业化服务的节点则是小而厚的,他们依靠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知识,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某项业务提供支撑。在这个网络中,人人均是产品、服务的提供者,又是产品、服务的消费者。
与此同时,去中心化将不会是结果,而是一个反复不断的过程。这一过程不断摧毁已有的中心并产生新的中心,在此过程形成新协议和新标准,体现出更加经济、公平、合理的契约精神。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去中心化过程的稳定性以及每次变化的成本,前者指是否会存在某些特殊的蝴蝶效应或“黑天鹅”事件导致局部中心持续震荡乃至突然崩溃、威胁到整个社会的生存;后者指一个旧的局部中心由于各种原因解体,到新的局部中心形成这段时间,会给其他节点带来多大的损失,新的局部中心形成、其他节点重新连接到该局部中心又需要花费多大的成本。
人人社会的实质在于人人都在挖矿,人人都在通过去中心化的契约、竞争性的自组织和动态协作维护社会的健康运转并促进社会结构的优化,最大化个人自由和能力。其核心问题在于技术是否足以支撑全部的社会规则,算法是否足以支持自由人的自由联合,数学是否足以让人人社会成为可能。
当挖矿成为常态,我们挖掘的将不再是比特币,而是一个被互联网精神和理想重构的新社会。比特币被誉为“数字货币的伟大实验”,但是它带给我们的启发和思考,远远超越货币、金融乃至经济。
- 谷歌报信:美国男子因Gmail内容涉儿童色情被捕
- 京东大促遭华硕撤摊 渠道与厂商再博弈
- 淘宝“最难就业季”启动电商招聘
- 网络举报要堵也要疏
- 谷歌钱包登陆iPhone!
- 曝阿里百度关系解冻 秘密重启广告合作
- 李彦宏谈中美互联网差异:网购盆花两周才到
- 快播王欣吐槽:电视屏加盒子就是互联网电视了吗
- 微信基金在线交易平台上线
- 寻找生命奇迹 百度寻人功能上线
- 后史玉柱时代的巨人网络
- 北京第一家P2P金融平台网金宝跑路:2月上线
- 创投教父威尔逊谈互联网泡沫
- 12家公司“抢夺”快递牌照
- 全国最大网游盗号案:36名黑客盗上亿帐号
- 谷歌收购网络安全公司Spider.io 打击广告诈骗
- 阿迪达斯在淘宝打假困境:小网店难被清除干净
- 实战:客服要如何提高询单转化率?
- 科技博客AllThingsD团队将离开道琼斯
- 当传统金融遇上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