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支付标准混乱 拷问用户资金安全
移动互联网大潮正席卷全球,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手机支付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并不陌生,但是安全地使用手机用于消费支付却是一个难题,由于有不同的技术安全手段,而对应不同手段,各自的支付流程自然也不尽相同。尴尬之处恰恰在于,这种支付方式上的“乱局”,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加大了用户的安全性疑虑。
在国外,尽管移动支付技术同样受到种种安全方面的质疑,但很多标准都是统一的,只需要推广在终端范围的使用。国内推行统一标准势在必行。
没有用过微信银行的张丽近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她向微信银行打入5000块钱,由于没有经验所以担心安全,随后又将微信银行的钱打回银行卡。但过了一个下午才收到款,和打出钱花费时间相差甚远,这让第一次使用微信银行的张丽着实紧张了一番。
随着“方便、快捷”理念在支付领域迅速发展,手机支付已经成为继银行卡支付、网络支付后的又一潮流。其中二维码扫描付款在各大商场、饭店均可看到,NFC手机近场支付通过标有Quickpass的商场机器也随时可以完成交易。
然而对于张丽这样的新手而言,哪种手机支付方式更快捷同时又更安全,是一个难题。“前几年就有很多做移动支付的,都是因为安全问题解决不了,一直没有太快扩张。”一位曾研究过手机支付的人士直言。而目前的移动支付方式上的“乱局”加大了用户对于资金安全的担忧。
风险在于“个人习惯”?
2013年下半年,各大银行纷纷加大推广手机银行力度,手机支付也成为其拓展业务的重要一环。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的数据显示,2013年手机在线支付快速增长,用户规模达到1.25亿,使用率为25.1%,较上年底提升了11.9个百分点。
“手机支付包括近场和远程支付,现在远程支付多一些,用的基本都是小额支付,如果成熟的盈利模式出现后我们也会加大规模。”某银行电子银行部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
上述电子银行部人士表示,现在手机支付最大的风险就是资金安全问题。比如近场支付,将手机放入手提包中,在拥挤的地铁或者公交上,旁边的人的手机靠近手提包里的手机,便有可能从手提包里的手机中扣除一定的资金。该人士表示,以前该行便接触过这种案例。
日前,记者在某股份制银行现场观摩该行推出的NFC手机支付,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中,将两个手机相碰一下,其中一部手机便可从另外一部手机中划走一定金额的资金。
这样资金的瞬间转移,自然会让更多对于技术问题不太了解的客户产生对于资金安全的疑问。对此,某股份制银行人士告诉记者,手机支付的风险在于个人习惯,现在一旦发明了什么技术,不法分子都会利用这个技术进行犯罪,从银行端来讲要加强监控,T+0实时监控,根据客户的交易规律,如果发现客户的交易和之前规模不太一样,就短信或者电话通知客户,确认是否为本人操作,银行有责任维护安全。
“其实手机支付与现金钱包有什么太大的区别?现金钱包也会有丢钱的危险。”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反问道,“这其实与钱包持有人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支付“乱局”加大安全疑问
那么,在手机支付应用时间还很短的背景下,现有的技术是否可以控制相应的风险呢,银行目前又面临怎样局面呢?
上述银行电子银行部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手机支付是银行争取客户的一个业务手段,肯定有一些不安全的地方,客户用起来要十分小心,不要见到二维码就扫,有可能是木马病毒,因为很多信息都可以做成二维码,而且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但是,安全手段和风险肯定是相互发展、相互制衡,当下手机最大的风险是资金被盗。”
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也表示,手机支付最大的风险是在支付的过程中有些信息会被截取,用户在使用微信或者手机QQ过程中要特别警惕,不要打开不安全的网页。“现在安全技术对手机支付风险不是完全能解决,而是随时出现,银行随时想办法。”
“银行工作人员更多注重如何推广这块业务,对于手机支付安全技术层面的肯定专做技术的人更为清楚。这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日本、韩国手机支付比较普遍,这两年中国做得也比较好。”上述研究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上述研究人士表示,手机支付在最早的时候是用手机绑定银行卡,其实完成的是卡的支付。但是之前有一个问题,就是身份确认,谁在使用这个手机,另外短信也不是一个可靠的身份认证手段。
在国外,尽管移动支付技术同样受到种种安全方面的质疑,但很多标准都是统一的,只需要推广在终端范围的使用。国内推行统一标准势在必行。
没有用过微信银行的张丽近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她向微信银行打入5000块钱,由于没有经验所以担心安全,随后又将微信银行的钱打回银行卡。但过了一个下午才收到款,和打出钱花费时间相差甚远,这让第一次使用微信银行的张丽着实紧张了一番。
随着“方便、快捷”理念在支付领域迅速发展,手机支付已经成为继银行卡支付、网络支付后的又一潮流。其中二维码扫描付款在各大商场、饭店均可看到,NFC手机近场支付通过标有Quickpass的商场机器也随时可以完成交易。
然而对于张丽这样的新手而言,哪种手机支付方式更快捷同时又更安全,是一个难题。“前几年就有很多做移动支付的,都是因为安全问题解决不了,一直没有太快扩张。”一位曾研究过手机支付的人士直言。而目前的移动支付方式上的“乱局”加大了用户对于资金安全的担忧。
风险在于“个人习惯”?
2013年下半年,各大银行纷纷加大推广手机银行力度,手机支付也成为其拓展业务的重要一环。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的数据显示,2013年手机在线支付快速增长,用户规模达到1.25亿,使用率为25.1%,较上年底提升了11.9个百分点。
“手机支付包括近场和远程支付,现在远程支付多一些,用的基本都是小额支付,如果成熟的盈利模式出现后我们也会加大规模。”某银行电子银行部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
上述电子银行部人士表示,现在手机支付最大的风险就是资金安全问题。比如近场支付,将手机放入手提包中,在拥挤的地铁或者公交上,旁边的人的手机靠近手提包里的手机,便有可能从手提包里的手机中扣除一定的资金。该人士表示,以前该行便接触过这种案例。
日前,记者在某股份制银行现场观摩该行推出的NFC手机支付,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中,将两个手机相碰一下,其中一部手机便可从另外一部手机中划走一定金额的资金。
这样资金的瞬间转移,自然会让更多对于技术问题不太了解的客户产生对于资金安全的疑问。对此,某股份制银行人士告诉记者,手机支付的风险在于个人习惯,现在一旦发明了什么技术,不法分子都会利用这个技术进行犯罪,从银行端来讲要加强监控,T+0实时监控,根据客户的交易规律,如果发现客户的交易和之前规模不太一样,就短信或者电话通知客户,确认是否为本人操作,银行有责任维护安全。
“其实手机支付与现金钱包有什么太大的区别?现金钱包也会有丢钱的危险。”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反问道,“这其实与钱包持有人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支付“乱局”加大安全疑问
那么,在手机支付应用时间还很短的背景下,现有的技术是否可以控制相应的风险呢,银行目前又面临怎样局面呢?
上述银行电子银行部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手机支付是银行争取客户的一个业务手段,肯定有一些不安全的地方,客户用起来要十分小心,不要见到二维码就扫,有可能是木马病毒,因为很多信息都可以做成二维码,而且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但是,安全手段和风险肯定是相互发展、相互制衡,当下手机最大的风险是资金被盗。”
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也表示,手机支付最大的风险是在支付的过程中有些信息会被截取,用户在使用微信或者手机QQ过程中要特别警惕,不要打开不安全的网页。“现在安全技术对手机支付风险不是完全能解决,而是随时出现,银行随时想办法。”
“银行工作人员更多注重如何推广这块业务,对于手机支付安全技术层面的肯定专做技术的人更为清楚。这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日本、韩国手机支付比较普遍,这两年中国做得也比较好。”上述研究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上述研究人士表示,手机支付在最早的时候是用手机绑定银行卡,其实完成的是卡的支付。但是之前有一个问题,就是身份确认,谁在使用这个手机,另外短信也不是一个可靠的身份认证手段。
- 创投教父威尔逊谈互联网泡沫
- 微信基金在线交易平台上线
- 京东大促遭华硕撤摊 渠道与厂商再博弈
- 快播王欣吐槽:电视屏加盒子就是互联网电视了吗
- 北京第一家P2P金融平台网金宝跑路:2月上线
- 李彦宏谈中美互联网差异:网购盆花两周才到
- 淘宝“最难就业季”启动电商招聘
- 寻找生命奇迹 百度寻人功能上线
- 阿迪达斯在淘宝打假困境:小网店难被清除干净
- 网络举报要堵也要疏
- 谷歌钱包登陆iPhone!
- 后史玉柱时代的巨人网络
- 谷歌报信:美国男子因Gmail内容涉儿童色情被捕
- 曝阿里百度关系解冻 秘密重启广告合作
- 谷歌收购网络安全公司Spider.io 打击广告诈骗
- 全国最大网游盗号案:36名黑客盗上亿帐号
- 12家公司“抢夺”快递牌照
- 科技博客AllThingsD团队将离开道琼斯
- 当传统金融遇上互联网
- 实战:客服要如何提高询单转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