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陈劲:新金融生态的形成呼唤金融市场化改革
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兴起,把人类推进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并存的三元社会。信息文明以信息生产力为标志,正在超越工业文明,导致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发生重大变革,开创全新时代。互联网金融兴起,只是信息文明发展进程在金融业的缩影,信息生产力引发的金融产业大变革、大颠覆还只是开始,金融业将逐渐演变为一种特殊的信息产业,新兴互联网金融将长期存在,并为金融领域拓展带来全新的世界。这个变化是激动人心的,乐观地直面变化、拥抱变化、以变应变是我们应该持有的态度。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在本质上是同源的,都是以支付和投融资为形式的资金流动,所不同的是互联网金融更具有“新、轻”的特质,而传统金融特征则是“重”。如何融合二者,形成新金融?关键在于金融市场化改革。市场化的力量是巨大的,经过市场充分竞争,好的东西会脱颖而出,不好的东西会淘汰,最终结果是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互通有无,竞合相融,演进为新的金融产业文明,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制度、业态、组织、角色四个方面:通过良性制度,促进业态演进,进化组织及内部关键角色。
制度演进
新制度经济学把制度和技术看作是降低交易费用的两种主要力量,认为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为适应生产方式的变革,制度革新成为必要之举:
首先,监管制度要根据不同业务性质和风险水平,以透明化、市场化和规范化为方向,在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中找到平衡。传统金融强调风险管理,注重行业监管,但往往因为监管过严而抑制了创新,忽视了客户体验,使得相当一部分客户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互联网金融则具有去中心化、交互性和服务长尾的特征,注重创新和体验,可弥补传统金融的不足。但由于其跨界性,存在一定程度的监管真空和打“擦边球”的现象,隐藏的系统风险不能不予以重视。例如去年底集中爆发的P2P非法集资就是证明。互联网的发展需要规则和监管,例如新浪微博、淘宝网的治理。同样,新金融产业也亟需匹配合理的监管制度。一方面,通过监管引导给予传统金融一定程度的创新空间,提高其自发创新的积极性,加快信息网络技术与金融业务的结合;另一方面,制订针对性的监管制度,尊重互联网金融自身规律的同时,保证其资金安全和防范风险。
其次,激励制度需要更加明晰有效。传统金融行业的经营管理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但代理人目标与委托人目标及制度目标存在不同程度的分离,未能形成良好的“激励相容”。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是最重要的激励因素,产权分配方式决定个体行为,清楚明晰地界定产权,将能够使成员之间、成员与制度之间的目标一致,更好地实现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协调,有效地提高激励相容度。传统金融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活力仍显不足,主要原因在于市场竞争的外在压力,并不能转换成追求利润的内在动力。新金融产业需要在清晰界定产权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激励结构(如股票期权)。
业态演进
科技与大数据的发展,促使实体经济不断虚拟化,行业之间的交叉、跨界与融合成为常态,任何一个行业都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单纯,而是与其他行业相融,呈某种有序的聚合形态。金融行业高度依赖信息技术,曾经“坚不可催”的进入壁垒因互联网的发展而不断弱化,大量具备金融属性的非金融企业立足于自身客户与流量等底层生态优势,不断跻身金融业,给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产品或者金融服务和体验,有效补充了传统金融无法惠及的层面。但这些企业介入金融都是基于自身生态基础因需而生,必受限于其基础性优势,普遍规模都不会特别大,呈“小而美”的特征。与以往单一“规模化”的大金融不同,新金融文明将演进为“微小化”的弥散型金融与“规模化”的大金融共存的业态。
弥散型的新金融生态的核心不是“散”,而是“散而有序”,其特征是多方参与、协同服务和开放平台,拥有高效聚合客户的开放型互联网平台是关键,其中包含信息层面的全面统一,技术层面的深化普及,以及模式层面的相互融合。平台使生产方式和交易方式更有效率,金融资源通过平台面向整个生态,与商业资源广泛共享,以网络黏住客户,以商业服务用户,以金融带来增值。各类型金融机构,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新兴的,都能通过平台调动自身的轻资产潜力,以金融服务提供者的角色,与商业企业联结,共同完成金融业务的协同流程。
未来,互联网涵盖的范围将更广、更深,随着平台的发展,云平台逐渐渗透到工作生活的各个层面。信息越来越透明,越来越多的实时化、多样化、个性化、碎片化的信息将被采集,随着信用来源愈发广阔,其构成要素更加全面和精细,信用积累的速度加快,形成信用价值的精准转化,只要是社会人都会被赋予信用,金融边界的延伸速度将超出我们的想象。
组织演进
要适应“微小化”的弥散型金融与“规模化”的大金融共存的新业态,金融企业组织必须朝着自组织方向演进,以较低的边际成本服务于更广阔客群、以较低的试错成本快速创新。自组织指不必依靠外部指令,企业各系统按照某种默契的规则,各尽其责而又高度协调地自动运转,是管理信息时代知识工作者最适合的方式。一个系统的自组织功能愈强,其保持和孕育创新的能力也愈强。
信息技术在“人”、“时空”和“能量”三个方面为金融组织向“自组织”进化提供了便利。作为创造主体的“人”在信息时代拥有了各种自由。而互联网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信息顺着互联网的关系链流动,附着在它身上的“能量”,如情绪、判断、态度、见解,也顺势而下,并不断地与其他信息所携带的“能量”迭加钮合,呈现新的态势。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在本质上是同源的,都是以支付和投融资为形式的资金流动,所不同的是互联网金融更具有“新、轻”的特质,而传统金融特征则是“重”。如何融合二者,形成新金融?关键在于金融市场化改革。市场化的力量是巨大的,经过市场充分竞争,好的东西会脱颖而出,不好的东西会淘汰,最终结果是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互通有无,竞合相融,演进为新的金融产业文明,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制度、业态、组织、角色四个方面:通过良性制度,促进业态演进,进化组织及内部关键角色。
制度演进
新制度经济学把制度和技术看作是降低交易费用的两种主要力量,认为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为适应生产方式的变革,制度革新成为必要之举:
首先,监管制度要根据不同业务性质和风险水平,以透明化、市场化和规范化为方向,在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中找到平衡。传统金融强调风险管理,注重行业监管,但往往因为监管过严而抑制了创新,忽视了客户体验,使得相当一部分客户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互联网金融则具有去中心化、交互性和服务长尾的特征,注重创新和体验,可弥补传统金融的不足。但由于其跨界性,存在一定程度的监管真空和打“擦边球”的现象,隐藏的系统风险不能不予以重视。例如去年底集中爆发的P2P非法集资就是证明。互联网的发展需要规则和监管,例如新浪微博、淘宝网的治理。同样,新金融产业也亟需匹配合理的监管制度。一方面,通过监管引导给予传统金融一定程度的创新空间,提高其自发创新的积极性,加快信息网络技术与金融业务的结合;另一方面,制订针对性的监管制度,尊重互联网金融自身规律的同时,保证其资金安全和防范风险。
其次,激励制度需要更加明晰有效。传统金融行业的经营管理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但代理人目标与委托人目标及制度目标存在不同程度的分离,未能形成良好的“激励相容”。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是最重要的激励因素,产权分配方式决定个体行为,清楚明晰地界定产权,将能够使成员之间、成员与制度之间的目标一致,更好地实现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协调,有效地提高激励相容度。传统金融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活力仍显不足,主要原因在于市场竞争的外在压力,并不能转换成追求利润的内在动力。新金融产业需要在清晰界定产权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激励结构(如股票期权)。
业态演进
科技与大数据的发展,促使实体经济不断虚拟化,行业之间的交叉、跨界与融合成为常态,任何一个行业都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单纯,而是与其他行业相融,呈某种有序的聚合形态。金融行业高度依赖信息技术,曾经“坚不可催”的进入壁垒因互联网的发展而不断弱化,大量具备金融属性的非金融企业立足于自身客户与流量等底层生态优势,不断跻身金融业,给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产品或者金融服务和体验,有效补充了传统金融无法惠及的层面。但这些企业介入金融都是基于自身生态基础因需而生,必受限于其基础性优势,普遍规模都不会特别大,呈“小而美”的特征。与以往单一“规模化”的大金融不同,新金融文明将演进为“微小化”的弥散型金融与“规模化”的大金融共存的业态。
弥散型的新金融生态的核心不是“散”,而是“散而有序”,其特征是多方参与、协同服务和开放平台,拥有高效聚合客户的开放型互联网平台是关键,其中包含信息层面的全面统一,技术层面的深化普及,以及模式层面的相互融合。平台使生产方式和交易方式更有效率,金融资源通过平台面向整个生态,与商业资源广泛共享,以网络黏住客户,以商业服务用户,以金融带来增值。各类型金融机构,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新兴的,都能通过平台调动自身的轻资产潜力,以金融服务提供者的角色,与商业企业联结,共同完成金融业务的协同流程。
未来,互联网涵盖的范围将更广、更深,随着平台的发展,云平台逐渐渗透到工作生活的各个层面。信息越来越透明,越来越多的实时化、多样化、个性化、碎片化的信息将被采集,随着信用来源愈发广阔,其构成要素更加全面和精细,信用积累的速度加快,形成信用价值的精准转化,只要是社会人都会被赋予信用,金融边界的延伸速度将超出我们的想象。
组织演进
要适应“微小化”的弥散型金融与“规模化”的大金融共存的新业态,金融企业组织必须朝着自组织方向演进,以较低的边际成本服务于更广阔客群、以较低的试错成本快速创新。自组织指不必依靠外部指令,企业各系统按照某种默契的规则,各尽其责而又高度协调地自动运转,是管理信息时代知识工作者最适合的方式。一个系统的自组织功能愈强,其保持和孕育创新的能力也愈强。
信息技术在“人”、“时空”和“能量”三个方面为金融组织向“自组织”进化提供了便利。作为创造主体的“人”在信息时代拥有了各种自由。而互联网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信息顺着互联网的关系链流动,附着在它身上的“能量”,如情绪、判断、态度、见解,也顺势而下,并不断地与其他信息所携带的“能量”迭加钮合,呈现新的态势。
- 创投教父威尔逊谈互联网泡沫
- 谷歌钱包登陆iPhone!
- 谷歌收购网络安全公司Spider.io 打击广告诈骗
- 阿迪达斯在淘宝打假困境:小网店难被清除干净
- 快播王欣吐槽:电视屏加盒子就是互联网电视了吗
- 当传统金融遇上互联网
- 网络举报要堵也要疏
- 12家公司“抢夺”快递牌照
- 微信基金在线交易平台上线
- 实战:客服要如何提高询单转化率?
- 寻找生命奇迹 百度寻人功能上线
- 淘宝“最难就业季”启动电商招聘
- 后史玉柱时代的巨人网络
- 曝阿里百度关系解冻 秘密重启广告合作
- 京东大促遭华硕撤摊 渠道与厂商再博弈
- 谷歌报信:美国男子因Gmail内容涉儿童色情被捕
- 李彦宏谈中美互联网差异:网购盆花两周才到
- 北京第一家P2P金融平台网金宝跑路:2月上线
- 科技博客AllThingsD团队将离开道琼斯
- 全国最大网游盗号案:36名黑客盗上亿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