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nt

专业化打造“新式养牛style”

您现在的位置: 摘星网络_临沂网站建设优化 > 网站制作 > 创业故事 >

  随着我国奶牛养殖业从粗放到集约,从农户散养到规模化养殖,“养牛人”早已经不是印象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且充满乡土气息的“庄稼人”的模样,“新式养牛人”出现在了现代牧场。业界把这些新式奶农称作“牧场管理员”。
 
  他们究竟与往昔的“养牛人”有什么不同?这種不同给奶牛养殖、乳制品产量质量的提升带来了怎样的改变?而到底是什么带来了这種不同?内蒙古伊利畜牧公司哈沙图牧场场长赵国梁给了我们答案。
 
  海外归来养奶牛
 
  哈沙图牧场与人们印象中的牧场不大一样:这里的奶牛不带颈枷,在一个大牛舍里“无法无天”地走来走去;从自动挤奶器、牧草的外包装、搅拌车,直至牛喝水的水槽,都印着外文,说明这些设备的“籍贯”分别在欧洲或大洋洲的某国;而最不同的,当属这里的人,哪个岗位的人都会如数家珍一般用自己的个性语言描述着这里的奶牛、设备或者其他。
 
  带来这些不同的是谁?就是场长赵国梁。一个80后的海归。
 
  1982年,赵国梁出生在呼和浩特西部的土默特左旗一个奶农之家。作为一名奶农之子,赵国梁与奶牛结缘,于2000年报考了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成为一名奶牛供出来的大学生。虽然是“世袭”的养牛人,但赵国梁和父辈们的工作方式却完全不同。当年赵国梁的父亲养着7头奶牛,而如今赵国梁管理着伊利哈沙图牧场的3000头奶牛;当年父亲养的是中国黑白花牛,而现在赵国梁管的全是纯種的荷斯坦奶牛;当年赵国梁的父亲养的牛每天最多能产30斤奶,而现在赵国梁牧场上的牛单产60斤奶,足足多了一倍。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中国乳业进入了快速增长期。中国人均牛奶占有量呈几何级数增长,中国也成为了全球第三大产奶国和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乳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