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nt

分析:小米成功打了谁的脸

您现在的位置: 摘星网络_临沂网站建设优化 > 网站制作 > 创业故事 >

  一方面,小米手机的市占率已经超越HTC,公司估值达到100亿美元,以创业公司论,已经非常成功;另一方面,小米手机现在算主流吗?与中国年消费过亿部智能手机相比,与中华酷联这种规模性公司比,小米确实又是小朋友。在正确与错误之间,小米提供了哪些新的启示?

  启示一

  ,一个产品,一家公司的成功,可能是很多要素的组合,也可能是因为适应时事,在少数单项上取得巨大成功,以至于让同行的老眼光看走了眼。小米的典型就在于一切围绕互联网模式,把过去建渠道,经营品牌的老思路,变成了一种互联网时代的快速营销,快速聚焦。相比之下,原文强调操作系统等原因,就变成了次要问题。据说,当年诺基亚也用了”抗摔“的老标准来看第一代iphone的前景,自然也是得出了iphone不值一提的谬论。

  用单项优势改变行业的传统竞争格局,其实就是破坏性创新。正应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句俗语: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小米恰恰是把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做到了极致的公司。因为新公司的原因,小米没有任何历史包袱,可以在利用“互联网”这个主战场上全力一搏。相反,华为、联想这样的公司可能像雷军一样进行品牌营销吗?基本属于不可能。所以,华为们的战场在传统战场,而小米们的战场在新开辟的战场。衡量华为和小米的成功标准,自然也大不相同。

  启示二

  ,破坏性创新的根源在人。能让小米选择走目前道路的原因有很多,但关键还是在人—雷军可以如此做,而余成东、杨元庆们就做不到,包括魅族的黄章也没能走这条路,虽然他更早利用社区和粉丝进行营销。以小米的业务外包,走互联网营销等策略,可以说,每个环节都是现成的资源,但组合在一起的牵线人是雷军。首先,雷军是个创业者,有大量天使投资,以及金山时期的光环,本身能自我营销成为一个品牌,而大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完全缺乏这些资源。换句话说,乔布斯不是每个人都能模仿的,首先你就得是个传奇人物,而不是高级打工仔。其次,你得有认准一条路走到黑的勇气,而这又是创业者的特质。要说小米模式一定能成功,肯定没人信。但雷军能把事情做到“绝”。一以贯之的持续下去。但职业经理人就没有办法按照“信仰”办事。

  同样是创业者,不同的人也有分野。黄章其实是国内最早走苹果路线,坚持走少量精品路线,坚持走粉丝经营路线的智能手机创业者。但黄章选择了大量开专卖店的营销模式;而雷军选择了走互联网电商直销模式;黄章选择了不抛头露面,而雷军选择了大张旗鼓的路线,而且屡创“佳句”;黄章在人才资源聚合上完全没有作为,而小米从一开始就选择了精英的组合。总而言之,事在人为,人不同了,同一件事就有了做得成和做不成的区别。而给我们普罗大众的启示就是,选择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选对了时机和模式,可以在人生的财富道路上少走很多弯路。雷军选对了,所以小米的成功,可以省下很大一部分的传统竞争阻力。

  启示三

  手机产业的内涵和外延有了很大的变化。目前能说小米算中国智能机市场的主流产品吗?也许我们首先要改变关于手机产业的认识。现在的手机已经跨出了一台手持设备的制造业概念,转而成为移动互联网门户、众多O2O服务的门户,以及“电子类产品”的应用门户。假如以单纯的手机生产制造而言,小米的售价和销售量恐怕很难支持长期的估值;且手机口碑的细分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像是oppo的影像口碑都可能是小米手机再扩大用户边界的阻力。小米能扩大新的收入来源无非是周边设备和app服务等。毕竟,与苹果相比,小米的利润来源太单薄。而一说到周边电子设备,内涵和外延就大了许多,包括小米盒子、电视等,都可视为一种延伸品牌价值的载体。而且,这些产品都是制造“现金流”的好商品。它既赋予了小米在供应商处的议价能力,又是品牌关注度变现的好手段。只要现金流不断变大,就是不断在资本市场游说美好故事的新资本。小米的估值就能得到支持。